广场舞,作为一种新兴的群众娱乐活动,近年来在全国各大中小城市的广场、公园等公共场所迅速兴起。它以其简单易学的动作、欢快的节奏,吸引了大量中老年人参与其中,成为他们社交、健身的重要方式。广场舞所带来的噪音问题也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。一方是广场舞爱好者享受着欢快的舞蹈节奏,沉浸在锻炼和娱乐的喜悦中;另一方却是周边居民不堪其扰,被高分贝的音响声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和休息。于是,矛盾不可避免地产生了。有报道称某地出现了居民花费26万购置高音炮还击广场舞噪音的事件,这一极端行为将广场舞引发的矛盾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,让“广场舞是高音炮还是低音炮”这一话题变得更加尖锐和复杂。
对于广场舞爱好者而言,广场舞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在广场舞的音乐声中,他们能够锻炼身体,放松心情,还能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。广场舞已经成为了他们精神寄托和社交纽带。从这个角度看,广场舞是他们生活中的“高音炮”,为他们带来了积极向上的力量。他们认为自己只是在合理地进行娱乐活动,在公共场所跳舞、播放音乐是正常的行为,并且很多广场本身就是开放的公共空间,他们有使用的权利。而且,广场舞的音乐声也是他们舞蹈的动力源泉,欢快的节奏和响亮的音乐能让他们更好地投入到舞蹈中,达到健身和娱乐的效果。
对于周边居民来说,广场舞的音乐却成了名副其实的“高音炮”,严重干扰了他们的生活。许多居民需要安静的环境休息、学习和工作,高分贝的广场舞音乐声打破了这份宁静。尤其是对于一些老人、小孩和需要安静环境的病人来说,这种噪音更是让他们苦不堪言。长期处于噪音环境中,还可能导致居民出现耳鸣、失眠、焦虑等健康问题。有居民无奈表示,每天被广场舞的声音包围,正常的生活秩序被完全打乱。居民们也尝试过与广场舞爱好者沟通协商,希望他们降低音量或者更换场地,但往往效果不佳。在这种情况下,居民们的不满情绪逐渐积累,甚至出现了像花费26万购置高音炮还击这样极端的行为。这无疑是双方矛盾激化的体现,也反映出居民们对广场舞噪音的深恶痛绝。
其实,解决广场舞噪音问题并非没有办法,关键在于双方能否互相理解和妥协。广场舞爱好者可以从自身做起,将广场舞变成“低音炮”。比如,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进行活动,避免在居民休息时间或者居民密集的区域开展;还可以使用无线耳机来代替外放音响,这样既不影响他人,又能让自己尽情享受跳舞的乐趣。相关部门也应该发挥积极作用,划定专门的广场舞活动区域,制定合理的活动时间和音量标准,通过引导和管理,让广场舞在不影响他人的前提下健康发展。
周边居民也应该多一些包容和理解。广场舞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娱乐和健身方式,在合理的范围内给予一定的空间和时间,也是构建和谐社区的体现。大家可以通过友好沟通、共同协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,而不是采取过激的行为。
广场舞不应成为破坏邻里和谐的“高音炮”,而应成为增进社区交流的“低音炮”。只要双方都能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,相互理解和支持,就一定能够找到平衡点,让广场舞在健康、文明的轨道上继续发展,成为城市中一道和谐美丽的风景线。
本文由作者笔名:宜美佳 于 2025-07-07 16:44:04发表在本站,原创文章,禁止转载,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,不能盲信。
本文链接: http://imagetc.com/wen/6509.html